憂心忡忡的成語故事

拼音yōu xīn chōng chōng
基本解釋忡忡:憂愁不安的樣子。心事重重;十分憂愁。
出處《詩經(jīng) 召南 草蟲》:“未見君子,憂心忡忡。”
憂心忡忡的典故
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《詩經(jīng)》中有一首民歌《草蟲》,描寫一個女子對丈夫的思念和見到丈夫的喜悅心情,這個女子去南山采摘野菜,見不到丈夫心里十分苦惱,她經(jīng)常唱道:“未見君子,憂心忡忡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憂心忡忡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以文亂法 | 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儒以文亂法,俠以武犯禁。” |
一朝權(quán)在手,便把令來行 | 明·顧大典《青衫記·承璀受閫》:“一朝權(quán)在手,便把令來行 ,大小三軍,聽吾命令?!?/td> |
太歲頭上動土 | 元 無名氏《打董達》第二折:“我兒也,你尋死也,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!” |
曉以大義 | 吳玉章《從甲午戰(zhàn)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第十四篇:“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,合欲曉以大義?!?/td> |
擦肩而過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32回:“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?!?/td> |
不費吹灰之力 | 清 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17回:“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,撫臺便這樣的信從,若替他辦那事,自不費吹灰之力?!?/td> |
成竹在胸 | 宋 蘇軾《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》:“故畫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執(zhí)筆熟視,乃見其所欲畫者,急起從之,振筆直遂?!?/td> |
東扶西倒 | 宋 楊萬里《過南蕩》詩:“笑殺槿籬能耐事,東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
前腳后腳 | |
度己失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