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圖不軌的成語故事

拼音suǒ tú bù guǐ
基本解釋圖:圖謀;軌:比喻規矩,法度。指圖謀做不合法或不正當的壞事。
出處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會董卓乘虛,所圖不軌。”
所圖不軌的典故
東漢末年,漢靈帝死后何進借董卓的力量削弱了宦官的勢力,騎都尉鮑信認為董卓野心勃勃,圖謀不軌,希望袁紹出兵征討,董卓殺了袁紹的家人,各地紛紛起事擁護袁紹討伐董卓。曹操挾天子劉協遷都許縣,袁紹上書因董卓所圖不軌才起事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所圖不軌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聲東擊西 | 唐 杜佑《通典 兵六》說:“聲言擊東,其實擊西。” |
心灰意懶 | 元 喬吉《玉交枝 閑適》曲:“不是我心灰意懶,怎陪伴愚眉肉眼?” |
勞燕分飛 |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》:“東飛伯勞西飛燕,黃姑織女時相見。” |
色飛眉舞 | 清·楊復吉《夢闌瑣筆·蔡濤》:“蔡曰:‘步月山塢,忽聞清音,令人色飛眉舞。’” |
余波未平 | |
前瞻后顧 | 清·梁章鉅《歸田瑣記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將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遠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顧,無所棲歸,不亦太可憐乎!” |
戶限為穿 | 唐 李綽《尚書故實》:“(智永禪師)積年學書,禿筆頭十甕,每甕皆數石。人來覓書,并請題頭者如市,所居戶限為之穿穴。” |
毀于一旦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竇融傳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毀之。” |
咄咄逼人 | 晉 衛鑠《與釋某書》:“衛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學衛真書,咄咄逼人。” |
兢兢戰戰 | 元 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四折:“小儲君倒也安安穩穩守著妝盒做護身符,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