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龜煮不爛,移禍于枯桑的成語故事

拼音lǎo guī zhǔ bù làn,yí huò yú kū sāng
基本解釋移禍:嫁禍。把禍患轉(zhuǎn)嫁給別人。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,嫁禍于無辜的人。
出處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。正是:老龜煮不爛,移禍于枯桑。”
老龜煮不爛,移禍于枯桑的典故
三國時期,有人獻只大龜給孫權(quán),孫權(quán)讓人煮了吃,燒了一萬車柴都沒有煮爛。孫權(quán)大怒,怨廚子的水平太差。諸葛恪立即上前建議砍伐院門外的那棵千年老桑樹來煮,孫權(quán)同意砍伐。結(jié)果用桑樹燒火一煮就爛了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老龜煮不爛,移禍于枯桑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高屋建瓴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紀(jì)》:“地勢便利,其以下兵于諸侯,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 |
多多益善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掉以輕心 | 唐 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:“故吾每為文章,未嘗敢以輕心掉之。” |
不三不四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可見元宵之夜,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(dāng)?shù)模灰欢恪!?/td> |
肝膽過人 | |
快心滿志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6回:“只圖一時快心滿志,不管犯世途萬種危機。” |
取而代之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(jì)》:“秦始皇帝游會稽,渡浙江,梁與籍俱觀。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 |
花言巧語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謂花言巧語,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 |
絆腳石 | 毛澤東《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》:“至于蔣介石呢,他消極抗戰(zhàn),積極反共,是人民抗戰(zhàn)的絆腳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