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利城山居
詠利城山居。魏晉。支遁。 五岳盤神基,四瀆涌蕩津。動求目方智,默守標靜仁。茍不宴出處,托好有常因。尋元存終古,洞往想逸民。玉潔箕巖下,金聲瀨沂濱。卷華藏紛霧,振褐拂埃塵。跡從尺蠖曲,道與騰龍伸。峻無單豹伐,分非首陽真。長嘯歸林嶺,瀟灑任陶鈞。
[魏晉]:支遁
五岳盤神基,四瀆涌蕩津。
動求目方智,默守標靜仁。
茍不宴出處,托好有常因。
尋元存終古,洞往想逸民。
玉潔箕巖下,金聲瀨沂濱。
卷華藏紛霧,振褐拂埃塵。
跡從尺蠖曲,道與騰龍伸。
峻無單豹伐,分非首陽真。
長嘯歸林嶺,瀟灑任陶鈞。
五嶽盤神基,四瀆湧蕩津。
動求目方智,默守標靜仁。
茍不宴出處,托好有常因。
尋元存終古,洞往想逸民。
玉潔箕巖下,金聲瀨沂濱。
卷華藏紛霧,振褐拂埃塵。
跡從尺蠖曲,道與騰龍伸。
峻無單豹伐,分非首陽真。
長嘯歸林嶺,瀟灑任陶鈞。
展開閱讀全文 ∨
利城系東漢時所設之郡,郡治即名利城,在江蘇省贛榆縣西南,三國時廢。支遁出家后,最初便在利城境內山區隱居。這首詩先從利城山區地理形勢寫起,接著闡述了隱士們之所以要隱居的原因,然后詳細記敘了作者自己的隱遁生涯,表示了堅定地拋棄世俗雜念,歸依自然的決心。支遁雖為東晉時一流高僧,為般若學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,但身處玄學盛行之魏晉時代,無法超脫時代的影響,故其詩寫得玄虛古奧,甚至有些晦澀,當然也離塵拔俗,不帶一點人間的煙火味。建、造就及造物之功。
唐代·支遁的簡介
支遁(314-366),字道林,世稱支公,也稱林公,別稱支硎,本姓關。陳留(今河南開封市)人,或說河東林慮(今河南林縣)人。東晉高僧、佛學家、文學家。他初隱余杭山,25歲出家,曾居支硎山,后于剡縣(今浙江省嵊縣)沃洲小嶺立寺行道,僧眾百余。晉哀帝時應詔進京,居東安寺講道,三年后回剡而卒。他精通佛理,有詩文傳世。據文獻記載,《神駿圖》畫的是支遁愛馬的故事。
...〔
? 支遁的詩(19篇) 〕
清代:
馮煦
城闕。愁絕。落花時。野戍殘旂雨微。峽中一春無雁飛。
相思。北來音信稀。
城闕。愁絕。落花時。野戍殘旂雨微。峽中一春無雁飛。
相思。北來音信稀。
明代:
張子翼
談心握手細論交,沖雨何妨曉出郊??展扔芯夘l倒屣,草堂無徑欲誅茅。
且憑尊酒攢幽思,未暇炎涼與世嘲。此別思君無個事,山門惟許一僧敲。
談心握手細論交,沖雨何妨曉出郊。空谷有緣頻倒屣,草堂無徑欲誅茅。
且憑尊酒攢幽思,未暇炎涼與世嘲。此別思君無個事,山門惟許一僧敲。
明代:
沈周
清苕達宜興,道湖已成算。仆夫卻告難,風浪卒莫玩。
勸我陟山麓,正爾免憂患。彼此有得失,我臆殊未斷。
清苕達宜興,道湖已成算。仆夫卻告難,風浪卒莫玩。
勸我陟山麓,正爾免憂患。彼此有得失,我臆殊未斷。
宋代:
汪元量
夜來大醉別衡陽,今日長吟下楚湘。
翠藻青蘋魚市井,白蘋紅蓼雁家鄉。
夜來大醉別衡陽,今日長吟下楚湘。
翠藻青蘋魚市井,白蘋紅蓼雁家鄉。
明代:
林熙春
金獅玉簡鎖棉洋,母氏棲神是故鄉。天馬當前鞍一軸,云龍數下誥三章。
百年已竭和熊苦,今日方彰卻鲊良。春暮不催風雨至,對揚甫畢見天漿。
金獅玉簡鎖棉洋,母氏棲神是故鄉。天馬當前鞍一軸,雲龍數下誥三章。
百年已竭和熊苦,今日方彰卻鲊良。春暮不催風雨至,對揚甫畢見天漿。
明代:
釋今辯
步入仙宮鳥道平,門開碧落睹云迎。綠蘿高帳談偏劇,白石閒炊韻自清。
壁滿篇章增岳色,江環巖壑隱灘聲。劉郎此日無尋處,鶴影松陰動客情。
步入仙宮鳥道平,門開碧落睹雲迎。綠蘿高帳談偏劇,白石閒炊韻自清。
壁滿篇章增嶽色,江環巖壑隱灘聲。劉郎此日無尋處,鶴影松陰動客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