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
詩文 >
蘇軾的詩 >
與葉淳老、侯敦夫、張秉道同相視新河,秉道有詩,次韻二首 其二
與葉淳老、侯敦夫、張秉道同相視新河,秉道有詩,次韻二首 其二
與葉淳老、侯敦夫、張秉道同相視新河,秉道有詩,次韻二首 其二。宋代。蘇軾。 荊溪父老愁三害,下斬長蛟本無賴。平生倔強韓退之,文字猶為鱷魚戒。石門之役萬金耳,首鼠不為吾已隘。江湖開塞古有數(shù),兩鵠飛來告成壞。勸農(nóng)使者非常人,一言已破黎民駭。上饒使君更超軼,坐睨浮山如累塊。髯張乃我結(jié)襪生,詩酒淋漓出狂怪。我作水衡生作丞,他日歸朝同此拜。
[宋代]:蘇軾
荊溪父老愁三害,下斬長蛟本無賴。平生倔強韓退之,文字猶為鱷魚戒。
石門之役萬金耳,首鼠不為吾已隘。江湖開塞古有數(shù),兩鵠飛來告成壞。
勸農(nóng)使者非常人,一言已破黎民駭。上饒使君更超軼,坐睨浮山如累塊。
髯張乃我結(jié)襪生,詩酒淋漓出狂怪。我作水衡生作丞,他日歸朝同此拜。
荊溪父老愁三害,下斬長蛟本無賴。平生倔強韓退之,文字猶為鱷魚戒。
石門之役萬金耳,首鼠不為吾已隘。江湖開塞古有數(shù),兩鵠飛來告成壞。
勸農(nóng)使者非常人,一言已破黎民駭。上饒使君更超軼,坐睨浮山如累塊。
髯張乃我結(jié)襪生,詩酒淋漓出狂怪。我作水衡生作丞,他日歸朝同此拜。
唐代·蘇軾的簡介
蘇軾(1037-1101),北宋文學(xué)家、書畫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漢族,四川人,葬于潁昌(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學(xué)識淵博,天資極高,詩文書畫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暢達(dá),與歐陽修并稱歐蘇,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詩清新豪健,善用夸張、比喻,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獨具風(fēng)格,與黃庭堅并稱蘇黃;詞開豪放一派,對后世有巨大影響,與辛棄疾并稱蘇辛;書法擅長行書、楷書,能自創(chuàng)新意,用筆豐腴跌宕,有天真爛漫之趣,與黃庭堅、米芾、蔡襄并稱宋四家;畫學(xué)文同,論畫主張神似,提倡“士人畫”。著有《蘇東坡全集》和《東坡樂府》等。
...〔
? 蘇軾的詩(2851篇) 〕
元代:
張昱
禰衡輕狡人,況以才自負(fù)。將赴漁陽撾,侮人還自侮。
曹公豈容物,嫁惡與黃祖。值茲劻勷際,焉用鸚鵡賦?
禰衡輕狡人,況以才自負(fù)。將赴漁陽撾,侮人還自侮。
曹公豈容物,嫁惡與黃祖。值茲劻勷際,焉用鸚鵡賦?
:
顧應(yīng)祥
王郎妙手絕代無,生綃寫出江山圖。飄揚天趣入三昧,點染意象爭錙銖。
遠(yuǎn)山模糊近山碧,澄江一帶橫秋色。老樹參差曲岸妨,回波搖蕩崩堤仄。
王郎妙手絕代無,生綃寫出江山圖。飄揚天趣入三昧,點染意象爭錙銖。
遠(yuǎn)山模糊近山碧,澄江一帶橫秋色。老樹參差曲岸妨,回波搖蕩崩堤仄。
清代:
王孫蔚
才離越嶺又吳湄,寥落江湖憶故居。感憤千秋《鸚鵡賦》,雅騷一代《鷓鴣》詩。
籬栽黃菊知今是,路入桃花自古疑。乘興莫停明月棹,輞川山色待王維。
才離越嶺又吳湄,寥落江湖憶故居。感憤千秋《鸚鵡賦》,雅騷一代《鷓鴣》詩。
籬栽黃菊知今是,路入桃花自古疑。乘興莫停明月棹,輞川山色待王維。
明代:
郭之奇
可憐巴馬蔽黃塵,夷兇剪亂遂為陳。已知同泰終危國,何事莊嚴(yán)又舍身。
始興王子興勞苦,刺閨投石夜頻頻。妄希泰伯為三讓,錯認(rèn)姬公乃世臣。
可憐巴馬蔽黃塵,夷兇剪亂遂為陳。已知同泰終危國,何事莊嚴(yán)又舍身。
始興王子興勞苦,刺閨投石夜頻頻。妄希泰伯為三讓,錯認(rèn)姬公乃世臣。
:
趙崇釠
梅花應(yīng)只在巖間,無奈官身不可攀。
幾度句中尋夜佛,鉅靈安得為移山。
梅花應(yīng)隻在巖間,無奈官身不可攀。
幾度句中尋夜佛,鉅靈安得為移山。